应兰州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和电镜中心邀请,浙江大学田鹤教授将于2024年5月28日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做学术报告,欢迎参加!
报告题目:电荷自旋相关局域探测在氧化物材料与器件中的应用
报告人: 田鹤 教授 浙江大学
主持人:兰州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彭勇 教授
时 间:2024年5月28日(周二) 下午15:30-16:30
地 点:逸夫生物一楼电镜中心多功能厅(114A)
摘要:
铁电材料中富含多种形态的有序结构,其具有丰富的畴形态与可调制畴密度,畴界形态的可调控性。通过研究铁电极性结构的拓扑转变,畴界迁移行为的动力学控制与响应规律,将揭示铁电纳米器件中铁电畴的调制模式的可控,并实现功能化,推动基于铁电拓扑结构材料、畴界器件的设计制备,以奠定其在微电子领域的可行应用。例如,带电畴壁可以被认为是在铁电层内创建的新型人工界面,通过施加电压控制畴壁的形成与逐层翻转。由畴壁构建的铁电隧道结可以实现量子化的多阻态存储。研究中所展示的控制机制与实现方案具有普适性,已被证实可以在多种类型的多铁、铁电材料和金属电极的异质结构中实现。在此基础上,实现了铁电薄膜中带电畴壁的精确控制,成功构建了铁电隧道结与具有新型量化忆阻特性的原型器件。
报告人简介:
田鹤,浙江大学长聘教授,求是特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家杰青,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,中国电镜学会理事,电子显微学方法与仪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晶体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。田鹤教授针对强关联体系中自旋序、铁电序、及其与晶格之间的耦合规律问题,提出了高能电子相位、角动量信息获取的新思路,发展了电荷动态分布探测、轨道角动量涡旋电子等一系列原创理论、方法与技术,实现了微观电荷、自旋及其有序化的探测,得以深入认知耦合机理,揭示电荷、自旋相关热、电、光学性能与微结构的关联关系。主要成果在国际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,包括Nature, Science, Nature Photonics, Nature Communications, Advanced Materials, PNAS等。获中组部“海外高层次人才”、浙江省“高层次人才计划”、“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”资助,承担了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专题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。轨道角动量电子涡旋等开创性工作被 “Nature News”, “Nature Nanotechnology: News & views”, “Science Daily”, 及“Time”, “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”,等杂志和科学媒体多次专题报道。